学校介绍
上海市光新学校于2006年9月由原光新中学(建于1956年)和光新二小(建于1955年)合并而成的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65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质量为先的办学方向,秉承“用爱心点亮每盏心灵之灯,以智慧助每位光新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砺志、务实、专业”的教风,“乐学、自律、善思”的学风,“小班化、信息化、人本化”办学特色。积极落实“精致办学、精细管理、精品打造”的要求,蓄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育人品质,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近年来,学校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教育先锋号、上海市第一家戏曲(淮剧)教学中心,上海市书法实验基地学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连续七届获得普陀区文明单位、首届区文明校园、普陀区新优质学校项目校、普陀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普陀区校园篮球联盟学校、普陀区校园啦啦操联盟等市区荣誉称号。学校把“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根本任务,雄厚的师资力量、多彩的课程、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营造“多彩+立体”的全员育人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热爱生活;架构“丰富+选择”的校本课程,培养“树三自、有责任、能担当”的光新学子。学校遵循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学校特色化,研究型课程学生自主化的原则构架学校的课程体系。淮剧社团学生连续多年受邀参演一年一度的宜川戏曲节。近年来,与区体育局合作,开设的小小舞魁和少儿拉丁课程、“玩转篮球、与尼共乐”国际化篮球项目、舞台剧、打击乐等社团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欢。目前已形成线下“艺术与人文、科技与创新、体育与健身、信息与应用、实践与体验”五大类共30门课程;线上课程:光新易直播平台内拥有微课493课时,其中下载学科拓展微视频 90 课时、自制微视频 403课时。其中教师微课学科类262课时、拓展类 23 课时、探究类103课时;学生创课微视频 15 课时。学生可通过自己学习兴趣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从“多样化”到“精品化”,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课程学生可通过自己学习兴趣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成长的舞台。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为一体的跨学段联通、跨学科融合的校本德育一体化体系建设。研学旅行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品牌,“走进崇明”、“走近鲁迅”、“我的上海情怀”系列实践活动,线上的“小思万里行”、线下的 “走进场馆”,集多学科融合,运用不同学习方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与某武警部队结对,每年建军节走访慰问。新生入学时,部队官兵来校讲国防知识,述军旅生活,同学们学军姿,唱军歌。邀请前中国体操世界冠军、国际裁判朱政与学校星光宝贝啦啦操队全体成员进行了“与世界冠军面对面”交流活动,同学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树立自己的梦想。实施“双百分之百课程”,每学期每一位学生都有登台表演的经历,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奖的经历。每年有百余人次的学生获市区级学科、艺术、体育、征文等各类奖项。学校聚焦教师发展核心能力,拥有一支师德高尚、追求专业精神,执着于教育理想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中高级教师24人,研究生学历6人。目前我校有特级教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区高级指导教师、区信息团队学员12人,区名师、区教学能手、区教坛新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总计14人。学校师资队伍梯度合理,重视科研引领、聚焦学生成长进步,打造“开放+常态”的信息化应用研究场,深入开展“数字化教与学混合式课题研修”。全国教育技术“十三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互动教学环境下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教学实践研究》、教育部《“J课堂”教学实践共同体》》项目校子课题《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和普陀区信息团队《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的研究》三类信息化课题已结题。目前还承担着普陀区数字教材应用研究项目《探索数字教材应用环境中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经过几代光新人的不断努力开拓,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学校先后涌现了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荣华、原市教委副主任、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全国劳动模范徐虎等杰出人士。发教育之光,创办学之新!学校已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奉献为乐、生以成功为荣”的光新校风。我们力臻智慧之境:育智慧之生,成智慧之师,办智慧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