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
一、办学历史 学校成立于1979年,是中国最早独立设置的旅游类高等院校,曾隶属于原国家旅游局,2000年由上海市管理。2003年8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与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合并组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开展从专科到硕士的各层次学历教育。同时,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仍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开展专科教育。2011年,学校成功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验收,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旅游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二、办学现状 (一)学生规模 现有各类学生总数4496人。其中,专科生3396人,本科生1009人,硕士研究生76人,外国留学生15人。 (二)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总数339人,其中博士59人、硕士209人,占比79.1%。专任教师219人,其中正高16人、副高52人,占比31.1%;中级91人、初级5人,硕士生导师27人,另有6名外聘MTA业界导师。 (三)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现有工商管理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企业管理、旅游管理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旅游管理(MTA)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现有专科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含中外合作办学)、葡萄酒文化与营销、西式烹饪工艺、中西面点工艺、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智能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休闲服务与管理、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西班牙语、空中乘务、智慧旅游技术应用等20个专业(21个方向)。 (四)基础设施 学校核心校园面积326亩,教学实践场所3万多平方米,另有在建综合教学楼1.8万平方米,“十三五”规划立项综合实验楼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00万,图书馆纸质图书36.2万册,电子图书948GB。 三、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际、依托行业、服务产业”的办学理念,对标上海打造卓越全球城市及深化“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积极响应上海打造“四个品牌”战略,以一流旅游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旅游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以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聚焦内涵建设,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坚持“服务意识领先、职业素养高尚、专业知识扎实”的具有大旅游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立足于上海旅游与城市发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全国旅游业发展。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全面对接大众旅游时代要求,将专科的职业技能型教育理念与本科的多层次应用型办学经验相结合,将专科的独立法人资源与本科的多学科优势相结合,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共存一体、资源互补、共谋发展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坚持“实景、实境、实地”运行的实训教学模式,注重服务技能、管理才能、经营潜能等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行业适应力、社会竞争力、创新拓展力。 近年来,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夯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础。完善大旅游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大类中《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等平台课程的建设水平,推进《旅游概论》《旅游职业素养》等校本课程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构筑“真实”实践平台,以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为突破,培育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训项目——创星文化博览会,并作为成果案例入选2016年《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坚持产教融合,探索多途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举办“万豪班”“复星班”等订单班,实现了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新局面。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和教改项目建设。通过建设,学校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国家及上海市精品课程11项,市教委重点课程21项,获优秀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12部,市级教学团队6个,市085重点专业2个,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2016年,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分委员会设入我校;2017年,获教育部及文旅部旅游类专业示范点2个(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2018年承担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会展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项目》,继续引领全国会展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 ★小贴士:根据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和浙江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底联合发布的《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核心专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排名研究报告》,对全国22所重点的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进行排名:西餐工艺专业第1名;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餐饮管理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等5个专业第2名。★小贴士:根据2018年武书连专业排名,学校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3个本科专业均获5星评价。 (二)以“精选增量、优化存量”为要求,打造了一支“双师双能”、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师资队伍 在人才引进渠道上,注重国际视野和行业背景,实施分类标准,吸纳具有优秀海外经历及高技术职业等级或高管职位背景的行业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推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五大计划”项目,即“腾飞计划”“攀登计划”“灯塔计划”“星光计划”“雏鹰计划”,不断提高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推进教师的国际化培养,近三年,教师出境访问、进修、讲学共计70人,产学研践习计划13人,承担国家旅游局外派工作3人,其中2人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WTO)挂职。在人事制度健全上,学校实施人员分类考核机制,改革教师职称聘任机制,适应学校“双师双能”人才的发展。 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4人、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7名、海外名师1名。拥有原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3人,“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之“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20人。“教育部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其中1人任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展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1人担任酒店管理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1名教师获评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首届“旅游教育突出贡献人物”,1名教师获评“旅游教育名师”。1名教师在上海市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及“上海市教学能手”称号。 ★小贴士:学校近5年共录用专任教师60名(含辅导员28名),包括博士生21名,硕士生38名(含辅导员27名)。其中,引进正教授4名。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学科话语权和行业话语权,扩大了学校的行业辐射度和社会影响力 在学科建设上,依托工商管理学科,进一步强化旅游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及专业学位点建设,加强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突出旅游特色,创新学科发展模式。在科研机制建设上,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发展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提升学科话语权和行业话语权。 近五年,获批国家级项目15项,总经费为97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2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含重大招标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项目33项,总经费为170.5万元,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24项。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65篇,其中,重要、权威期刊论文52篇(SCI论文25篇,SSCI论文9篇),CSSCI、中文核心及科技核心期刊论文91篇,出版学术专著35部。 近五年,学校获企事业委托项目104项,总经费为1208.88万元。其中标志性课题与规划有“上海促进旅游业十三五规划”“西藏珠峰及其周边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海南省三沙市旅游规划”“新疆喀什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酒店集团培训纲要与测评报告”“徐汇区浸入式红色旅游产品开发项目”等40多项。 近三年,在旅游行指委牵头指导下,学校承担并发布了《旅游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酒店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会展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等教育部职成司等部门委托课题,课题组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落实面向高等职业学校、行业企业、毕业生的调研,把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要求、职业标准、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等准确提炼汇总,提出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及内涵建设方面的建议,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匹配,助力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对接。 学校积极搭建政企学平台,极大提升国内和国际影响力。工商管理学科入选上海市教委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项目;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上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与知名高校及权威旅游组织机构开展高水平、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学报《旅游科学》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的来源期刊。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RCCSE中国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类核心期刊(A)”等荣誉。 学校与原上海市旅游局等部门合作,承办“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累计达100期,社会影响广泛。学校举办“可持续旅游与国家公园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全球城市群与区域旅游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具有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旅游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加拿大、荷兰、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九寨沟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国际和国内的著名高校、研究院所、政府机构、协会组织及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及高层管理者参加论坛。 学校现为中国旅游协会理事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旅游教育分会会长单位,上海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单位,上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创始成员,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创始成员。同时,学校积极依托以上平台,扎实开展旅游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及旅游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培训,年培训3000人次。学校曾被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授予“优秀培训单位”称号。 (四)以合作项目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不断提高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学生海外交流和实习上,大力发展交换生、短期访学、海外实习等形式多样的海外交流项目,并和23个国家和地区的53个学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近三年,学生出境学习交流和专业实习432名。积极搭建学生海外深造平台,形成了专升本、专升硕、本硕连读、双硕等立交桥式项目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发展能力。2017年,学校成功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合作举办专科酒店管理专业,目前该专业学生为152人,招生及运行情况良好,获得合作院校、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同时,学校聘请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多个国家长短期外籍专家,开展专业教学与交流,促进师资国际化。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学校担任多个国际组织机构角色,现为世界旅游组织(UNWTO)附属成员、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旅游教育培训机构(APETIT)执委会副主席、亚太旅游协会(PATA)会员、国际展览产业联盟(IEIA)成员、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发起成员等。 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黄埔军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跃动着青春的光芒。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引领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和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贡献应有的力量!
校园风光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25年秋季高考招生章程
2025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考招生章程 (秋季统一高考) | |||
一、院校全称 |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 ||
二、就读校址 | 本部校区地址为上海市奉贤区海思路500号,录取新生就读校区为本部校区。 | ||
三、办学层次 | □ 本科 □ 专科(高等职业学院)☑ 专科(高等专科学校) | ||
四、办学类型 | ☑ 普通高等学校 □ 成人高等学校 ☑ 公办高等学校 □ 民办高等学校 □ 独立学院 | ||
五、颁发学历证书的院校名称及证书种类 | 院校名称 |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 |
证书种类 | 修学期满,符合毕业要求,颁发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专科毕业证书。 | ||
六、院校招生管理机构 |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是我校招生工作的决策机构,统一领导学校招生工作;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办公室是我校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学校招生日常工作;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纪检监察办公室是我校招生工作监察机构。 | ||
七、招生计划分配的原则和办法 | 1.我校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结合学校发展定位与办学条件,统筹考虑近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及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学校本年度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2.各招生专业无男女比例限制。 3.本年度我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高考改革省市选考科目要求等详见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招办)编印的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和计划相关文件。 | ||
八、预留计划数及使用办法 | 无。 | ||
九、专业教学培养 使用外语语种 | 旅游英语专业限招英语语种考生,入学后教学外语以英语为主;旅游日语专业限招英语、日语语种考生,入学后教学外语以日语为主;应用韩语专业限招英语语种考生,入学后教学外语以韩语为主;应用西班牙语专业限招英语、西班牙语语种考生,入学后教学外语以西班牙语为主;其他各专业语种不限,入学后教学外语为英语。 | ||
十、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 空中乘务专业招生条件参照中国民航空勤人员体检标准执行,要求考生双眼矫正视力均不低于C字视力表0.5,眼球大小适中且对称,无色盲、色弱、无慢性病史。 以教育部、原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有关补充规定为依据,考生须据实上报健康状况。若隐瞒病情病史,学校将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本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 ||
十一、录取规则 | 1.如考生所在省份按照本省规定的方式计算综合成绩并进行投档,我校将不再另行计算综合成绩,直接参考投档成绩进行录取。 2.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合格,高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分数线并符合我校提档要求的考生,按照考生专业志愿的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3.我校不设分数级差,对进档考生,根据专业志愿优先原则和各专业招生计划数进行录取。 4.对达到我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未进入专业志愿、且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调剂录取,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予以退档。 5.在同分的情况下,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择优录取。 6.高考改革有关省市的录取规则和程序以省级招办规定为准。 7.政策性加分在专业录取时计入文化成绩总分。 8.首轮平行志愿生源不足时,省级招办可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征集平行志愿考生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剩余数的100%进行投档;若生源仍不足,我校可以将剩余的招生计划调配至生源充足的省市安排录取。 | ||
十二、收费标准 | 学费标准 | 1.普通专科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餐饮智能管理、大数据与会计、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西班牙语专业均为每生每学年6500元(沪发改价调〔2023〕21号)。 2.普通高职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西式烹饪工艺、中西面点工艺、空中乘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葡萄酒文化与营销、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智慧旅游技术应用、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均为每生每学年7500元(沪价行〔2000〕120号)。 3.中外合作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中加合作)专业为每生每学年19500元(沪发改价调﹝2023﹞21号、沪发改规范﹝2018﹞2号)。 | |
住宿费标准 | 住宿由学校统筹安排,每生每学年不超过1200元(沪价费〔2003〕56号、沪财预〔2003〕93号)。 | ||
十三、资助政策 | 我校认真执行国家和上海市相关学生资助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同时学校还设立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我校承诺:确保被本校录取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 ||
十四、监督机制及举报电话 | 按照招生“阳光工程”的统一要求,我校秋季统一考试招生全程接受本校纪检监察办公室监督。 举报电话:021-57126262(工作日8:30-11:00、13:30-16:00) | ||
十五、网址及联系电话 | 学校官网:http://www.sitsh.edu.cn 招生官网:http://lzzs.sitsh.edu.cn 咨询电话:021-57126299;021-57122685(工作日8:30-11:00、13:30-16:00) | ||
十六、其他须知 | 新生需按时报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须以书面方式提出申请。 |
2024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自主招生章程








